【哲学】

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启迪智慧,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变迁。《易经》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,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籍,被誉为“诸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。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,百家争鸣,道家的《道德经》《庄子》、儒家的《论语》《孟子》都是经典之作,后世的程朱理学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、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里的格物致知、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,直到当代仍具有深刻影响。

【历史】

历史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。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,体例丰富, 如《春秋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,语言简练,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,被后人称为“春秋笔法”、“微言大义”。西汉的《史记》作为二十四史之首部,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,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,被后来历代“正史”所传承。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的《资治通鉴》由北宋司马光主编,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,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
【文学】

中国古典文学呈现的多姿多彩、壮丽辉煌的图景,是世界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其表现形式有诗歌、散文、小说以及词、赋、曲等。《诗经》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,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。随后,汉乐府歌诗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等文学形式也逐渐兴盛发展,多种文学题材和派别应运而生,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长恨歌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、《西厢记》等都是不朽之作。明清时期小说丰富,三言二拍、四大名著均为文学珍品。其中,《红楼梦》更是纪念碑式作品,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,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。

【医学】

中医药历史悠久,理论独特,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,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春秋战国时期,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合参的方法,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。从《黄帝内经》到《本草纲目》,医学家学说各异,却一脉相承。《黄帝内经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,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,书中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生理、病理等治疗的原则与方法,提出了“治未病”的预防医学理念,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,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。

【天文历法】

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。《甘石星经》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的代表,将800多个恒星划分星宫,其体系对后世天文研究有深远影响。历法是天文学的分支学科,农业文明的产物,最初是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。《太初历》的问世是中国在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,首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,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。被称为“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”的《梦溪笔谈》中,有关天文、历法方面的记述有20多条,该书总结了中国古代、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,具有世界性影响。

【地理农学】

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,因而中国的地理及农业著述也极为浩瀚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学财富。其中,《水经注》是中国古代最全面、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,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、人物掌故、神话传说等,对当代地理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数千年的耕作经验,也被记载在灿烂的农学典籍中。《齐民要术》作为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,高度概括了农耕时代中国民间农业耕种的精湛技艺,堪称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。
中华之美——国学经典篇以哲学、历史、文学、天文历法、地理农学、医学六种分类展示中国思想文化学术成果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,蕴藏着悠久而灿烂的国学智慧,其精髓被整理成丰富的典籍,流传后世。
富古今五车之学 裕中西万贯之财
中国民生信托 您的财富管理之道

扫一扫
查看更多H5效果

法律声明    隐私保护    联系我们    网站地图

版板所有@中国民生信托  Copyright @ CHINA MINSHENG TRUST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   京ICP备13052113号-1    jinghui.png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55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