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财新网】(记者 曹文姣)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副董事长、总裁张博获邀参加第八届财新峰会,并在大会“金融改革与回归本源”论坛中,发表《回归信托本源,助力实体经济》的演讲。张博表示,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存在一定程度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,如果不加以修正,将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。
张博认为,金融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: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错配,导致资本边际收益收窄、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递减;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结构失衡,部分源于目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业结构,导致间接融资比例较高,债券和股票融资余额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,处于较低水平;三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脱实向虚,部分体现在2012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走势的背离 。去年末,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.35%,超过美国同期的7.3%,甚至超过美国2001年和2006年互联网泡沫和次贷危机时的7.7%和7.6%。
截至今年6月底,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突破23万亿,已成为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信托这四大金融行业中规模排名第二的行业,在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张博表示,信托要回归本源,服务实体,核心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牌照优势,坚定不移的脱虚就实,向实体企业靠近再靠近,扎扎实实的把信托公司“投贷联动”、“投管并举”、“三市场协同”的特色金融服务直接有效的提供给实体企业,放弃过去“层层嵌套、眼花缭乱”的花拳绣腿,紧紧围绕一个“实”字开展工作,才是信托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。
具体来说,张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:一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,做好资源统筹,将资金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。
“信托公司可充分利用跨行业、跨市场的信息渠道优势,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,引导社会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。同时,信托肩负着为委托人提供财富管理的责任,应该致力于将资源配置到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优质产业中去。”张博称。
二是发挥好融合创新作用,通过推动产融结合,实现与实体经济优势互补,有效降低融资成本。张博解释称,信托具备投资领域广泛、交易结构灵活、投后资产管理手段多元化等诸多优势,在金融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发挥空间,可通过股权、债权、基金、证券化等多种方式,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融资解决方案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,帮助企业缩短融资链条,降低融资成本。
三是发挥好资产盘活作用。充分利用各类金融市场工具,将闲置资产加以盘活,促进产业升级。张博认为,在资产盘活方面,资产证券化和并购整合是两种有效途径。
四是发挥好社会服务作用,通过开展公益信托业务,积极履行社会义务,以透明、专业的管理服务,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,促进社会安定和谐。
张博引述数据称,2016年信托业直接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规模占比六成以上,向“一带一路”、“京津翼一体化”、“长江经济带建设”、“中国制造2025” 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提供资金约两万亿元 ;通过产业基金、并购基金和股权投资等多重形式向国家“战略型新兴产业”输送资金超过两千亿元;去年末,存续绿色信托资金规模1022亿元,已经成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“在服务经济实体的同时,我们也时刻谨记,在当前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,随时可能需要应对各种风险,信托公司应当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,从制度、人员和企业文化方面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”张博说。
来源:财新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