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之时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妄想发国难财,行为令人愤慨。正值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,今天民生信托小编为大家整理出近期顶着“防疫”旗号的犯罪伎俩,请广大消费者仔细分辨,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,保证资金安全,不给骗子可乘之机。
诈骗套路,警情通告
1、冒充客服诈骗:疫情特殊时期,很多企业延期复工,部分快递滞留,骗子便冒充商家客服联系受害人,以可以退货赔款为名,诱导事主按照指示操作“退款”,实则骗子是在引诱事主输入验证码、套取个人信息,骗取账户资金。
警方提醒:如果接到商品质量有问题的电话,请立即挂断。处理的唯一办法,就是全程通过购物网站平台处理,找出自己的订单直接申请售后服务。不添加微信、QQ、支付宝好友,信用分不够无法退款都是骗人的,不能信!
如果接到快递丢件的电话,请立即挂断。处理的唯一办法,就是自己拨打快递公司客服或登入快递公司官方网站进行处理。不添加微信、QQ、支付宝好友,不泄露支付账号、银行卡号。
2、谎称亲友感染:疫情导致一些人未能及时返家,骗子利用这点,冒充医务工作者,致电您:“您的孩子/父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,请将治疗费转入指定账户”。您的钱转入“指定账户”就再也回不来了!
警方提醒: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爆发导致部分在校大学生未返家的情况,冒充学校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多种方式谎称“孩子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”,以学生被隔离医治为由,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缴“住院费”“治疗费”进行诈骗。
3、推销强身健体“良药”:骗子假借疫情防控中心或医院的名义,谎称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“特效药”,给您发送钓鱼链接,让您输入个人账户信息及交易密码,盗取账户资金。
警情通告:1月28日,福州车站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,陈先生被以“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”为名,在福州车站广场被邱某骗走了9000元。事后察觉被骗,联系邱某,对方已经关机,于是报案。民警发现陈先生所购得的所谓“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”,用一个透明塑料袋装着,呈绿色,共计42颗,成分不明。经审讯,邱某交代售卖给陈先生的药片只是普通的保健药品,并对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目前,犯罪嫌疑人邱某因涉嫌诈骗被铁路警方刑事拘留。案件在进一步审理当中。
防骗锦囊
1、收到信息一律多方验证
收到亲属感染信息,一定要与亲属本人、医院进行确认,切勿盲目打款。
2、网购一律找正规渠道
不点击陌生号码发来的网址,遇到车船机票退改签信息,一定要拨打官方客服进行核实确认。
3、推销特效药一律不信
密切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,不买所谓的特效药,不泄露个人信息给任何人!
4、捐款一律认准正规途径
爱心捐款要认准正规捐款渠道。您可登录中国银行手机银行-疫情实时动态播报-爱心捐款,选择湖北省慈善总会和湖北省红十字会进行快速捐款,也可手动输入善款接收机构账户,奉献您的爱心。
5、退款一律使用官方途径
要通过官方客服电话、正规商家平台进行退款操作。任何人索要短信验证码都不能给!
6、诱导点击链接和拨打电话透露个人卡号等信息的短信一律不信
银行不会以增额、逾期冻结、征信黑名单等向您索要卡号、有效期、密码等信息。短信验证码相当于交易密码,凡是索要短信验证码都是骗子。
最后,小编再次提醒各位消费者,一定要注重保护个人敏感金融信息,疫情当前,消费者应当保持冷静,遇到索要个人信息、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,切勿盲目听信,不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、验证码等个人敏感金融信息。遇到难以分辨的各类情况时,应积极向警方求助与确认。